能源计划
能源计划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能源的分配、供应、使用和节约的计划,包含能源的用能计划与产能计划,涉及计划上报、审批、下达分解、调整。一是根据用能装置能耗、生产负荷等实际情况,制定全厂用能计划;二是根据用能源计划、动力生产约束条件,制定产能计划,优化动力燃料及动力装置负荷,降低产能成本;三是协调优化结果,得到优化的全厂能源计划;企业能源节约计划由一系列节能措施和具体指标构成。企业能源计划主要内容有确定能源需要量,不同用途不同种类的能源的计算方法不同;确定能源的储备量;确定能源申请量;某种能源的申请量=该种能源的需要量+期末储存量-期初库存量-计划期内可实现的余能利用量。
能源运行
能源运行完成运行数据的收集、确认,以及对能源运行事件的有效记录和能源运行状态的监控和维护,最终通过能源运行数据反映企业能源产耗的结构全貌和能源运行具体情况,为能源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和优化效果评价依据。
能源统计
能源统计主要是指能耗统计,通过企业实时数据库及其他系统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存储企业相关能源数据,分不同层级收集汇总能耗数据,并形成班组、日、周、月、年的报表,能源分析包括能源结构分析、计量分析、消耗分析和能耗追溯分析。
能源平衡
能源平衡通常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区或系统内在一定时期的能源投人与产出之间的平衡。能源平衡功能主要基于装置投入产出量值,管网节点计量值、区域节点计量值、外部结算的量值为基础,以及能源管网为企业能源平衡的核心,按照一定平衡规则,对管网外购、外售、供入,供出、自产、消耗、自用、供公司、供其他、损失等不平衡量的数据进行平衡,并按照指定的报表格式生产能源产耗统计平衡报表。
能源对标
实现在信息分析基础上的能源监控和能源管理的流程优化再造,满足能源设备管理、运行管理的自动化,建立客观的以数据为依据的能源消耗对标体系,向管理要效益,能源对标对能源运行数据,统计数据从横向(国家标准、先进企业、同类设备)和纵向(企业、设备能耗趋势)进行能效对标从而明确企业,设备能耗状况采用直观的图标形式呈现,相关管理人员可方便找出实际能效与基准能效的差距,从而指导生产节能降耗的作用。
能源绩效
能源统计是以节能为市场、以科学用能技术为支撑、以服务为手段、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行为,而不是政府或垄断企业干预和管制的一种方式或结果。能源用户通过合理有效地优化能源使用方式,可以节约能源费用,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并能够实现可持续管理流程发展。虽然企业的能源审计方法和能源管理系统并不缺乏,但大多数管理方法都是一种台帐式管理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和统计方法比较缺乏,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能源管理,企业在不需要额外投资的基础上就可以节能8%至25%。
实现节能目标,企业方面需要从三个方向努力;第一要进行人才的培养;第二要在能源管理和统计方法学上进行探讨;第三,从长远来说,要努力建立一种机制,节能减排成为企业的自觉自愿的行动,要建立相关标准和机制。能源利用必须是“分配得当、各得所需、温度对口、梯级利用”,才能达到最有效利用的目标,这样才能解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供应不足。这就要求能源管理不仅能够“节流”,而且还能“开源”从而进一步扩大能源的盈利空间,使其更加富有吸引力。